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 > 正文

蚂蚁大模型的第一步“卷”向金融 从产业入手是竞争的好方法吗?

日期:2023-09-08 21:56:32 来源:界面新闻

外界关注已久的蚂蚁大模型终于首次公布进展。9月8日,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发布金融大模型,基于蚂蚁自研基础大模型,该大模型聚焦真实的金融场景需求。蚂蚁介绍称,这一大模型在“认知、生成、专业知识、专业逻辑、合规性”五大维度28类金融专属任务中表现突出,在“研判观点提取”“金融意图理解”“金融事件推理”等领域达到行业专家水平。

今年6月,多家媒体报道称,蚂蚁集团技术研发团队正在自研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内部命名为“贞仪”。在“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制造出的紧张氛围中,蚂蚁大模型则把第一次发布直接放在了垂直领域。

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介绍称,基于金融场景中的实践,蚂蚁金融大模型形成“大模型+知识+服务”驱动的架构,已在蚂蚁内部金融智能化场景上内测。数据量方面,蚂蚁金融大模型在万亿量级Token的通用语料基础上,含千亿量级Token金融知识,从300多个真实产业场景中提取了超60万指令数据。8月底,蚂蚁金融大模型已通过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执业药师资格等专业试题测试。


(资料图)

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平台技术事业群总裁何征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去年9月左右,蚂蚁集团就在内部确立了AI研究要围绕大模型的战略。2022年底,蚂蚁集团正式立项大模型研发。

但在科技巨头角逐通用大模型的时间节点,蚂蚁选择从自己擅长的金融领域落地能否算是“另辟蹊径”?这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从产业入手能得到更实际和差异化的反馈,但和C端使用者之间的距离相对遥远,如何进行整体的竞争成为蚂蚁在技术上的战略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参数在10亿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有116个,其中金融行业大模型约18个。

王晓航在采访中表示,产业技术变革不是一蹴而就,如果没有长期的AI全栈布局和积累,很难在这一波技术变革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握先机”。而他认为,尽管当下出现了“百模大战”,但同质化的很多,真正意义上更加高端和产业中的创新非常少。

对于落地金融产业的选择,王晓航称,通用大模型无法在专业严谨的领域直接商用,特别是金融服务对错误的容忍度很低,金融大模型要确保领域知识和专业逻辑的严谨性,才能真正落地带来产业价值。

当天,蚂蚁集团也发布了基于金融大模型能力的两款产品: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和服务金融产业专家的智能业务助手“支小助”。其中,“支小宝2.0”已内测近半年,将在完成相关备案工作后上线。“支小助”正在与蚂蚁平台合作机构内测共建,为理财顾问、保险代理、投研、金融营销、保险理赔等金融从业专家打造AI业务助手。

目前蚂蚁金融大模型已在理财和保险领域进行应用测试,未来蚂蚁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所有数字金融业务将全线接入该模型。

蚂蚁尚未透露明确的商业化计划,何征宇在采访中表示,AI大模型现在还非常早期,今天没有办法非常明确地讨论商业化,一方面技术还处于“婴儿期”,另一方面也需要时间。他认为,产品和软件的付费是一种商业模式,未来还会已更新的模式,但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地度量和反馈大模型带来的价值,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东西。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上一篇:第34届上海旅游节来了,70家文旅机构推出门票半价优惠 下一篇:第34届上海旅游节来了,70家文旅机构推出门票半价优惠
x
推荐阅读